糖业华人老板?

lanxueren 名人背景 5 0

糖业华人老板?

印度尼西亚糖业大王——黄仲涵,

黄仲涵的故事,是一部极富传奇色彩的奋斗史。

他出生于1866年11月19日,祖籍是福建同安,家中还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。

其父黄志信是一位常年与中外反动势力作斗争的仁人志士,曾参加了著名的小刀会起义。

起义失败后,为了逃避清政府的追捕,只得带着妻子和儿子逃亡到印度尼西亚三宝垄,开始了一段艰苦的创业之路。

黄仲涵是一个天生的商业大才,而他最大的成就便是在糖业上。

19世纪末,他接管了父亲的建源栈,并将其改组为“建源贸易有限公司”,扩大了经营范围和规模。

到了1894年,荷兰殖民政府取消了甘蔗强迫种植制度,使得甘蔗种植和制糖业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。

而此时印尼的甘蔗生产还是以小规模的手工作坊为主,效率低下,质量不高。

继承了父亲敏锐市场洞察力和前瞻性战略眼光的黄仲涵,很快便发现了甘蔗制糖行业的巨大潜力和市场需求。

他开始更改建源贸易的投资方向,控制着大量资本流入甘蔗种植园,并先后收购了5座万吨产量级的糖厂。

紧接着,他利用黄家在中国和印尼之间的贸易网络,进口了大量的中国籍劳工,为自己的甘蔗园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。

在基础布局完成之后,他又花高价聘请外国专家和引进先进设备,大幅提高了蔗糖的产量与质量。

一系列的举措,使他的建源贸易,成为荷属东印度群岛最大的蔗糖企业。

至此,黄仲涵和他的建源贸易正式确立了以糖业为主,多元化发展的经营策略。

到1918年,建源贸易旗下拥有了9家现代化的糖厂,在印尼国内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,糖产量占华侨糖业总产量的57%,一年之内就赚取了5000万荷兰盾的利润,创造了糖业史上的奇迹。

黄仲涵本人也一度被誉为“印尼糖王”或“亚洲糖王”。

同安的历史和故事?

同安历史悠久,人才辈出,科技巨匠苏颂、民间医圣吴夲、理学名宦林希元、一代直臣洪朝选、民族英雄陈化成、语言大师卢戆章、旷世奇才辜鸿铭、华侨旗帜陈嘉庚、妇产科专家林巧稚、化学家蔡启瑞、乒乓球世界冠军郭跃华、原交通部部长彭德清等尤为突出,素有“海滨邹鲁之地、声名文物之邦”的美誉。同安还是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,居住在海外的华侨、外籍华人及港、澳、台同胞有300多万人,分布在43个国家和地区。

东作门故事?

桐城旧有隋同安土夯城,颇具规模。

据《皖志述略》《桐城县志》载:宋元县治两徙,历代迭遭战火,土城顷圯。明万历三年(1575),知县陈于阶,邑人户部待郎盛汝谦,河南布政使吴一介营建砖城

周长三公里,城高12米,雉堞1673垛,城门楼六座,东曰“东作门”东南曰:“向阳门”,南曰:“南薰门”,西曰:“西城门”,西北曰:“宜民门”,北曰:“北拱门”。耗银21200两,三月城成。

古城西北负山,东南瞰河,正园形城池,国内罕见,礼部尚书翁大立为之勒石撰记东城外。崇祯八年(1635)张献军农民起义军攻城未克。故有“铁打桐城”之称

咸丰三年(1853)太平军破城,并以县署(现公安局)作运筹决策之所,民国二十八年(1939)因避日寇空袭,县长罗成钧下令拆城。

今城墙虽毁,城基犹存,辟为长2250米,宽10米,光滑平坦的“环城马路”,交通称便。

2008年桐城市政府出资在原址重建东作门,位于龙眠河公园内。

陈嘉庚历史故事?

身负父债的侨乡少年郎:1874年10月21日,陈嘉庚出生在福建同安县集美村,因为战乱不断,有很多人远赴南洋讨生活,这里便成了着名的侨乡。陈嘉庚的家庭,也是一个华侨世家,他出生的时候,父亲正在新加坡,经营着米店和一家小厂。从小,是母亲独自抚养他长大。

闽南一带,曾有着十分光辉的历史。从民族英雄郑成功到虎门销烟的林则徐,这些故事都在小嘉庚的心里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影响。集美村还有着郑成功的“国姓寨”、“国姓井”,在老一辈人的传说中,陈嘉庚从小就对这些爱国英雄充满了敬仰。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,更使他渴望早日能够报效祖国。

1890年,陈嘉庚已经17岁了,父亲要他到新加坡来见见世面,于是他离开了故乡、离开了慈母,独身前往南洋。虽然都市的繁华是一种诱惑,但他却不为所动,老老实实地呆在店里,跟着老伙计学习怎么管理,很快就成了父亲的左右手。

  

  1898年,母亲病逝,闻听噩耗的陈嘉庚立即回乡葬母。出发之前,他将自己经管的账务移交给他的族叔。当时他父亲各项经营都很顺利,拥有资产约35万元。可是当守完3年母丧的陈嘉庚回到新加坡时,却发现曾经兴隆的米店已经门庭冷落,负债已达30多万元。原来是父亲的妾生子趁陈嘉庚不在,尽情挥霍导致负债累累,面临破产的边缘。

按照新加坡法律,儿子不必偿还父亲债务,况且陈嘉庚身无分文,如何偿还,但深受儒家教育的他面对父亲的凄凉,还是毅然承担了债务,继承了这个烂摊子,当时他还不到31岁。从此这个杰出的企业家开始了自己独立的商业之旅。

为国捐躯的英雄故事?

郑成功,字义山,号海瑞。明朝末年,在荷兰殖民者的侵占下,他领导着革命队伍抵御外敌,成为了中国民族英雄。

郑成功一家本是明朝将领,但由于朝廷的腐败无法抵御外敌入侵,于是他们改变了命运。“福建倭乱”时期,郑成功认为要想驱逐荷兰殖民者,就必须建立自己的规模庞大的海上力量,于是他自学航海技术,率领家族开办了船队,开始了抗敌之旅。

郑成功非常勇猛,他亲自指挥海战,一次次战胜荷兰人,惊艳了全国。他会用火药炸敌军战舰、会用火箭攻防军舰,让敌人闻风丧胆。他不但是一个军官,更是一个军师,他制定了一系列经济、军事和政治措施,助力抗击荷兰人。最终,在他的努力下,荷兰人最终被逐出了台湾。

然而,在完成了伟大的历史使命后,郑成功的困境才刚刚开始。因为对清朝的态度不够明确,他的忠诚被质疑,更多的是因为郑成功的行为打破了封建世家的既定条条框框,他引起了许多权贵的忌恨和排斥。最终,郑成功和他的家族在清朝的内部斗争中失败,被迫离开同安,流浪东南沿海。

尽管遭遇厄运,但是这位为国捐躯的英雄,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,他成为了群众心目中的英雄,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梦想。他的事迹也激励了人们更加关注国家的安危,更加爱国,更加努力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。

抱歉,评论功能暂时关闭!